拿不准的辅食问题专家来解答

频道:营养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李华

刘遂谦

临床营养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督导营养师。具有多年丰富的儿科及孕产妇临床营养经验,现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

  妈妈说:1 岁以内不能吃盐。

  奶奶说:没有滋味的饭菜宝宝不爱吃。

  专家说:宝宝从母乳、配方奶、辅食中都能得到钠和氯,只不过咸味被其他的味道掩盖了。这些从宝宝的日常饮食中得到的钠足够满足生长所需。宝宝的肾脏功能还不够成熟,钠摄入过多,会给肾脏增加负担。不要用成人的味觉习惯去衡量宝宝,宝宝的味觉比成人敏感,他们不会因为食物中没有加盐而拒绝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且宝宝的味觉习惯正处于发育中,对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过早添加调味品,反倒容易造成宝宝挑食偏食。1岁以内不给宝宝吃盐,少油、少糖,大人饭菜不要给宝宝吃。

 

  妈妈说:宝宝的食物不能太软、太烂。

  奶奶说:宝宝爱吃软、烂的食物,他不会咀嚼。

  专家说:二者均有道理。宝宝的辅食性状,取决于宝宝的咀嚼能力,因为宝宝将食物吃进去以后,要靠咀嚼来帮助消化,如果宝宝不能有效咀嚼,就会影响食物的吸收,咀嚼是最主要的消化过程。如果单纯为了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而给宝宝提供不能有效吸收的食物,那必定会影响宝宝的营养需求。所以还是应该根据宝宝的咀嚼能力,以提供宝宝合适的食物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少量提供给宝宝一些块状的食物,作为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食物。

 

  妈妈说:添加一种辅食后要观察几天再加新食物。

  奶奶说:变着样儿给宝宝吃,才不会挑食。

  专家说:应当将妈妈和奶奶的理论相结合。辅食添加过程中,鼓励宝宝接触各种不同的味道,可以促进宝宝的味觉发育,以后也容易接受更多的食物。但是给宝宝添加辅食应当循序渐进,新加一种食物时,应该观察至少3天,看看宝宝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应当尽快停喂。

 

  妈妈说:肉汤没有肉有营养,不用喝太多汤。

  奶奶说:汤养人,喜欢用汤熬粥。

  专家说:汤肯定没有肉有营养,而且宝宝不适合喝太多的汤,汤含水量大,但是能量密度低,宝宝喝过量的汤,不仅没有太多营养,反而增加肠胃负担,甚至影响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而且不利于宝宝饮食习惯的建立,比如宝宝习惯了汤、粥而不爱咀嚼和吞咽。用肉汤熬粥更不可取,如果长期用味道浓郁的肉汤熬粥,会让宝宝的味蕾变得不敏感,从而影响宝宝味觉的正常发育。

 

  妈妈说:辅食应该从米粉开始。

  奶奶说:先给宝宝吃蛋黄和米汤。

  专家说:宝宝的第一款辅食应该是婴儿米粉,因为米粉中强化了宝宝所需的铁、钙等营养素,而且对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和吸收。随后可逐渐添加菜泥、肉泥和蛋黄等。老一辈儿的人强调蛋黄的营养,其实和以前的年代食物种类不那么丰富、物资相对匮乏有关。蛋黄和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交替添加即可,没必要每天一个蛋黄。而且宝宝刚开始添加蛋黄时应当先从1/4个开始,逐渐增加到半个、1个。但是蛋清建议1岁以后再添加。

 

  妈妈说:1岁以内喝奶最重要。

  奶奶说:奶喝太多不长个,应该多吃饭。

  专家说:1岁以内的宝宝,奶是主要食物,辅食的量不应该超过奶的摄入量。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都应该在保证充足奶的摄入量的基础上,再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奶可以给宝宝提供高密度能量,如果米粥、面等相对低密度能量食物所占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奶的摄入量,反而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

 

  小编结语:

  妈妈的新理念有它的科学性,奶奶辈儿的老经验也有经得起验证的道理,无论妈妈还是奶奶,都是想给宝宝最好的,所以不妨在开始喂宝宝辅食之前,召开一个家庭会议,进行细致的沟通,本着相同的目标,总能达成共识。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说辅食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