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步期最担心的事
担心1:脚尖走路
女儿16月,她学走路比较晚,刚刚能走稳。但是最近我发现,她总是踮着脚尖,脚跟抬起走路。她是在玩还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呢?
如果宝宝只是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你就不用过于担心,有可能是宝宝模仿小伙伴,或是自己偶然间习得的一种走路方式,觉得好玩。你不用过于制止和强调,在保障宝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忽视的态度就可以,避免关注过多,反而强化了宝宝这种行为方式。
如果你这种现象过于频繁,基本上一走路,或是走一段路就会踮着脚尖走,那你就要注意了通过对宝宝的观察,往往能从宝宝的肢体语言了解到答案。如果宝宝脸色不好,表情难看,可能说明宝宝有身体上的不舒服。这时,你要检查鞋袜,排除不舒服的可能性,也要及时检查宝宝腿、脚状况,看看是否存在什么生理上的问题,甚至请医生做个检查。但如果宝宝表情轻松,脸上满不在乎或是挂着笑,可能说明宝宝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就不用过于担心。你可以揉揉宝宝的小脚和腿,然后鼓励宝宝正常走路,并向宝宝解释好好走路的好处。
担心2:光脚走路
儿子刚1岁,已经能走得很稳了。最近家里换了地暖,他开始喜欢光着脚走路,可是光着脚走路对他的发育以及习惯养成有影响吗?
很多宝宝在家里,都不喜欢穿鞋穿袜,他们喜欢完全的放松和自由,光着脚到处走。在保障地面安全、洁净、温暖的前提下,这样走并没有什么不好。尤其对小宝宝来说,这样的光脚走路,对他们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多接触各种界面,有助于刺激宝宝细小触觉的发展,让宝宝有更多的体验和更灵敏的感知觉,对于一些触觉防御高度敏感的宝宝来说,还是一项不错的放松方式,可以放心地让宝宝体验。
但这样做有可能会影响宝宝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建议妈妈在允许宝宝这样做的同时,要向宝宝解释安全、洁净、温暖的条件下可以这样做。如果不是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宜这样做的。让宝宝了解光脚走路的行为条件,不至于在一些不适宜的环境里也哭闹着要光脚走路。
担心3:扶着走
儿子1岁2个月时学会走路,现在快1岁半了,走路时总要扶着东西,他是单子太小还是犯懒呢?
宝宝喜欢扶着东西走路,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宝宝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习惯,没有扶手,就不敢独立走,表现出了对扶手的心理依赖;二是妈妈可能没有深入观察到,宝宝并不能长时间走得稳。虽然从宝宝能够独立行走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但他其实并未完全掌握长距离独立走路的本领。有些宝宝就是这样,一项本事的出现和获得比较早,但却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巩固,这往往和宝宝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身体发展有关。
遇到宝宝这样的情况,不用过于担心。为了帮助宝宝克服小小的心理依赖,妈妈可以多牵着宝宝的手走路,让宝宝获得安全感。宝宝走了一小段,妈妈可以蹲下来抱抱亲亲宝宝,鼓励他一下,也让宝宝小小的休息一下,接下来再继续走。这样次数多了,宝宝便会逐渐摆脱对扶手的依赖。妈妈还可以在宝宝日常游戏中多想办法,比如可以让宝宝一边走路,一边推着小车、或是拉着拖拉玩具,还可以多和宝宝玩滚球的游戏,吸引宝宝追着球跑,一旦宝宝被更有意思的事情吸引了,便会尽情投入游戏,而忘记扶东西走路。
担心4:不摆臂
儿子1岁半,他走路的时候,右边的手臂常常不摆动,这是正常的吗?需要带他去医院检查吗?
如果宝宝在平常取拿东西的时候,照常使用右手臂,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只是在走路时不摆动,那暂时不需要去医院检查。有些宝宝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身体协调性,更不懂得用两个手臂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做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可能会让宝宝容易失去平衡而摔跤,影响宝宝走和跑的速度。
当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提示妈妈要通过一些小游戏和日常练习逐渐消除这样的姿势,把右胳膊也一起用起来,可以多做一些左右手臂交替玩的活动,如原地前后摆臂、两只手同时仍或是交替扔小球,多拉着宝宝的胳膊前后甩动,拍打小鼓等乐器等,两个手臂练习的次数多了,宝宝便会习惯于自然交替摆动,走得更稳更快,表现出协调的走路方式。
担心5:不肯走
宝宝1岁2个月,已经会走了。但是忽然不肯走路了,有时候甚至会爬着走,会不会因为摔跤了就不敢走路呢?有什么办法帮他呢?
1岁2个月的宝宝,虽然已经能够独立走路,但由于尚属初步掌握阶段,他们有时更喜欢采用自己之前获得的,并且擅长的移动方式--爬行。持续采用爬行,并不代表宝宝害怕走路,不敢走路,或是不喜欢走路,这只是宝宝对身体移动方式的一种选择而已。因此,不用过于担心。
在这一时期,宝宝年龄尚小,从身体发育来说,也并不适宜长时间独立走路。同时还要注意,并不是说宝宝能够走路了,爬行就不需要失去意义了,实际上,宝宝在以后的日子里,还需要大量的爬行。在这一阶段,妈妈需要做的不是想办法帮助宝宝多多练习走路,而是还要为宝宝多多提供爬行的机会,允许宝宝在爬行和走路之间自由转换,在这样的转换中,更有助宝宝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身体的灵活性。
担心6:模仿跛子
女儿1岁11个月了,现在她走路总喜欢模仿跛子,一瘸一拐,这会不会影响她走路姿势和发育呢?有什么方法纠正吗?
宝宝在偶然间,习得一些行为方式,觉得好玩有意思便会模仿来获得乐趣。如果在最初阶段,身边的成人加以“鼓励”,比如请宝宝表演一下一瘸一拐的走路,或是看到宝宝有这样的行为时,特别关注,这样的环境都会对宝宝的行为有鼓励作用,继而宝宝会反复重复和模仿,把这个行为当成了一种好玩的游戏。
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不用过多解释这样做不好,更不要时刻纠正宝宝的走路姿势。只要忽视,宝宝自己走一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便会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如果强调过多,让宝宝产生了逆反抗拒的心理,反而容易增多宝宝这样走路的次数,还有些宝宝,因为妈妈制止的得过于严厉,并带有小小的惩罚,产生恐惧和害怕,不仅没有减少这种行为,反而事与愿违的形成一瘸一拐的走路方式。所以,为宝宝留下宽松的家庭教养环境,将会更有助于宝宝获得良好的行为方式。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