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元:爱自己本来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爱孩子就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他本来的样子,才是真正的爱。可是,无条件的接纳,为什么实现起来总是那么困难?孩子身上似乎总有一些让我们无法容忍的缺点。其实,这些缺点,都是我们的投射,也是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先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真诚地尊重自己,才有能力爱孩子。
昱元:立品图书 -生命泉教育咨询公司总经理。
接纳,爱自己的第一步
什么样才算爱自己?爱自己有不同层面的理解,在开始身心灵的探索之前,昱元说自己对此的理解都是停留在外在层面的:给自己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去做个SPA、参加聚会、吃一顿大餐、跟爱人去旅行……不可否认,这些都是爱自己的方式。关照自己的需求,的确会带给自己快乐,例如旅行能让我们放松,但这种轻松和快乐只是短暂的,当我们返回原来的生活,紧张、压力又会卷土重来,我们只能又想方设法用各种外在的东西来取悦自己。而外在的东西一旦消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原有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始终无法得到内心的安宁。
多年前,昱元有收入不错的工作、事业有成的老公、乖巧可爱的女儿,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这已经是完美的生活。但是,一切都看似很好,她却感觉不到快乐,对于工作没有热情,缺乏活力,控制不住情绪,抱怨老公对自己不够关心,对孩子失去耐心,而每次情绪失控之后,又非常自责,甚至痛恨自己。
直到有机会接触到身心灵的导师和课程,她才渐渐觉察到,这些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其实都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我不能接纳自己不是个好员工,所以,即使我不喜欢这个工作,也要勉强自己去做,结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只能让我感觉工作是件有负担的事情;我不能接纳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所以,即使身心疲惫也要陪伴孩子,其实,陪伴的质量并不高,心不在焉,甚至失去耐心、对孩子发火,事后又后悔,觉得对不起孩子,更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更加不能接纳自己,最后成了恶性循环。
接纳自己,先尊重自己的感受
是的,就像无条件接纳孩子一样,接纳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对自己的评判,有时是我们无法察觉的。
昱元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但是从小我们受到的暗示是,"外向的、擅长与人交往"才是好的,所以,她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总希望自己给别人的印象是积极、乐观、热情、善于沟通的,并且很努力地让自己"表现得外向",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但她不是一直都能做得很好,例如接受采访前,她会担心自己说得不好,参加聚会会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融入,而一旦与人沟通不畅,她会很沮丧,陷入负面的情绪里。她不知道,这种对自己的不接纳,会带给自己很多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很隐微、很内在的,自己往往觉察不到,而这种压力的表现,就是情绪失控。
后来,通过学习,她逐渐了解到,这些自己不喜欢自己的部分,正是需要无条件接纳的部分。内向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感觉舒服的,因此那一刻对她来说是在补充能量。不接纳自己是内向的,其实是不尊重自己的这个部分,非要"变得外向",自己就会不舒服,是在消耗能量,即使跟别人互动,品质也是不高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昱元决定真诚地对待自己,她开始尊重自己这个内向的部分,给自己更多独处的空间,独自喝杯茶、听音乐、读书,让自己感觉舒适,心里是安宁的、踏实的、放松的。当她越来越能尊重、接纳自己的时候,她发现与别人的相处会容易得多,质量也提高了,因为当一个人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时候,给别人的感觉是也是真诚的。例如参加聚会,问问自己我真的想去吗?如果选择去,就很开心地享受其中,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决定。但是如果本来不想去,因为要表现得外向合群、因为担心别人对你有看法,或者仅仅是因为觉得"应该去",所以勉强地去参加,这个活动就会变成一个负担,带着负担,身在其中也不会全心投入,会不耐烦,别人也能感到我们的心不在焉,我们则会因为表现得不够好而觉得内疚。而假如我们不想去,直接而真诚地拒绝,别人接受到了我们真实的部分,是不会有任何评判的,我们不想去又觉得要去,实际上是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但实际上我们是没法为别人的感受负责任的。
所以,如何接纳自己?不妨常常问问自己的感受:我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还是因为别人都觉得这个工作好,我才觉得"应该喜欢"?我今天真的要陪孩子玩吗?还是我真的觉得很累,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尊重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对待自己。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昱元的女儿是个安静、细腻的孩子,她喜欢绘画、书法,很有才华,但作为妈妈,昱元也象期待自己那样,期待女儿能更开朗、外向一些。她会刻意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想让孩子"锻炼锻炼",但那其实是她和女儿都不喜欢的,结果往往是两个人都很累,看到女儿不积极的样子,她又忍不住发火,事后则是后悔和自责,非常纠结。
当她开始接纳和尊重自己内向的部分时,她发现自己也能够理解孩子了,她不再强求孩子"变得外向",而是能够全然地接纳孩子本质。昱元说,很多时候,那些孩子身上我们不能容忍的"缺点",其实都是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尊重自己本来的样子、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两个人都会放松下来,反而会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更愉快地享受亲子时光。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