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医生给你的10个帮助

频道:健康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liangliang

 

  4、胎儿氧饱和度监测

 

  一旦胎膜破裂及怀疑出现了胎儿窘迫的现象,医护人员会将传感器。通过宫颈沿着胎儿颊部插入,使胎儿血液中的氧受到连续监测。是一种确定胎儿心率减速是否正在造成实际的胎儿窘迫的另一种手段(与胎儿头皮刺激并列)。

 

  “拯救”时机:

 

  ● 使用较少,只有当存在难以消除疑虑的电子胎儿监测自动描记图像异常时才可应用。

 

  5、胎儿头皮刺激试验

 

  当电子胎儿监测做出可能有胎儿窘迫的

 

  结果时,可实施该检查。在阴道检查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对胎儿头皮进行按压或搔刮,观察到胎儿心率对该刺激产生的反应。这是一种不管何时需要都可以重复实施的快速而可靠的试验方法。该简便的试验,可帮助区分胎儿“紧张”与胎儿“窘迫”,相比于胎儿头皮血液样本采集及胎儿氧饱和度监测,在结果同样可靠的情况下,这个试验更为简便、迅捷、价格更低廉,并且是没有创伤的。

 

  “拯救”时机:

 

  ● 如果电子胎儿监测表明出现问题,可以准确地评估出胎儿健康状况。如果试验表明胎儿健康状况

  很好,有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

 

  6、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将一个传感器在妈妈的手指上夹牢,用以检测血中的氧水平。传感器被连接在一个监测仪上,后者可将血氧水平直观地显示出来,如果水平过低,可通过加深呼吸或面罩给氧来改善。

 

  “拯救”时机:

 

  ● 在硬膜外镇痛麻醉及剖宫产期间执行,对产妇是否有充足的氧供应量,做出连续评估。

 

  7、羊膜腔灌注

 

  当羊膜破裂或羊水生成过少而导致羊水容量减少时,可利用子宫内压力导管,向羊膜腔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溶液。液体可以反复或连续输注。这是一种改善新生儿结局的简便方法,而且成本低。

 

  “拯救”时机:

 

  ● 当羊水过少,脐带在宫缩间受压,并造成胎儿窘迫时,增加的液体能够使脐带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冲,保护胎儿,避免形成胎儿窘迫。同时,使羊水中的胎粪稀释,避免新生儿吸入胎粪造成障碍。这种方式,可以让分娩继续进行下去,否则剖宫产将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8、产钳

 

  这是一种可向产道内插入的器械,匙样,一边一只,分别放置于胎儿头的两侧,医生可通过旋转或牵拉手柄,来帮助胎儿旋转和下降,仅可用于第二产程,且在胎儿位置较低时使用。使用时通常需要区域或局部麻醉,一般没有痛感。但可能会给阴道组织造成淤肿或撕裂。此过程一般需要辅以外阴切开术,使用产钳后可导致轻微胎儿头面部软组织淤肿,数日后可消退。

 

  “拯救”时机:

 

  ● 胎儿头部进入骨盆,但先露下降欠佳时,原因可能是:胎儿后位、臀位、宫缩乏力、产妇无力分娩。偶尔,胎儿在第二产程出现缺氧情况下,也需要产钳助产。产钳可帮助胎头旋转至前位,并帮助胎儿下降,也可促进处于臀位的胎儿娩出。

 

  9、会阴切开术

 

  在胎儿头颅即将娩出前自阴道而朝向会阴处施与一个中线或中间外侧的外科切口。会阴切开,可以使产道扩大,使胎儿娩出速度加快达数分钟,对于避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来说这是一个优点,同时还减少阴道组织对早产胎儿头部的压迫。手术切口整齐,相比于某些大撕裂伤来说,更易于修补。

 

  “拯救”时机:

 

  ● 第一次分娩的准妈妈会阴紧张甚至水肿,分娩时会有不同程度撕裂,这时会阴切开术,可避免不规则撕裂和损伤肛门。

  ● 当出现胎儿窘迫,应迅速娩出胎儿时,会阴切开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当应用产钳或真空牵引器时,会阴切开术可为其提供更大空间。

 

  10、真空吸引器

 

  在第二产程(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的过程)使用真空吸引器,帮助胎儿加速通过产道。真空设备实际上是由一个金属或塑料的吸盘构成,有一条管道连接着该吸盘装置和可产生抽吸力的真空泵。在宫缩期间,医生握住附在牵引器吸盘上的手柄,可帮助胎儿下降。吸引器使用时可自行调节抽吸强度的大小,如当医生牵拉力过强时,该吸盘装置可以自行从胎儿头皮松开,这样可避免胎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为了增加阴道分娩的机会,在使用真空吸引(及产钳)时,可要求产妇尽量屏气用力。如果经过数次努力并使用真空牵引器都未能成功,应实施剖宫产。

 

  “拯救”时机:

 

  ● 在第二产程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如胎心不好,羊水异常,第二产程时间过长,宫缩乏力,或因产妇疲惫不能用力,或因产妇合并内外科疾病不宜过度用力等各种原因,则需要用到产钳、胎头吸引器。

 

\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自然分娩攻略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