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大法宝 击退积食小怪兽
积食的6大表现
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妈妈就要当心,宝宝可能是积食了:
●明显食欲不振,但又没有其他生病的征兆。
●舌苔厚重,口气有酸腐味道。
●排便不规律,而且大便干燥。
●手心、脚心发热,双颊发红。
●睡觉时不安稳,尤其是夜间,不停地翻滚,有时还会磨牙。
●如果宝宝积食比较严重,还有可能发低烧、精神萎靡、腹胀腹痛甚至呕吐。
积食也会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所说的积食,中医称为“积滞”,通俗地说,就是吃的东西消化不了。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食物,食物由口进入胃,必须经过运化功能,才能将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及水分输入到身体各部分,而积食是脾胃功能弱化的一个表现。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身体的各个脏器都没有发育成熟,脾脏也不例外,再加上宝宝自我调整能力有限,吃得过多、贪凉、贪甜,都会影响脾的运化。多数宝宝出现积食都是因为营养过剩导致的。积食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的宝宝属于胃强脾弱,吃得比较多,但是吸收不好,表面上宝宝一直吃得很好,但是吃进去的东西根本没有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预防积食5个原则
食带三分饥
很多老人都会说“胃口是撑出来的”,其实中医讲究“吃带三分饥”。宝宝的脾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吃得过多,食物不能及时、充分消化,就会导致积食、食欲下降。不愿意吃东西,消化又不好,脾胃吸收不到营养,功能会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千万不要给宝宝吃得过饱。
遵循饮食金字塔
宝宝的饮食中,的确需要鱼虾肉蛋,但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吃得过多,会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所以,对于宝宝的饮食结构安排,妈妈还是应该遵循饮食金字塔,谷物第一、蔬菜水果第二,肉类不可缺少,但不能过量。尤其是宝宝已经有积食表现的时候,更应减少大鱼大肉,增加水果蔬菜。
晚饭吃得早、吃得少
有些妈妈怕半夜宝宝饿,就在晚饭上加量,而且又刻意延后晚餐时间,宝宝经常是刚吃过晚饭,没过多久就睡觉了。晚上吃得多,又没有机会消耗,睡眠中胃肠蠕动减慢,饭菜自然就积在肚里消化不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宝宝白天表现尚好,晚上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的原因。
少吃零食
只在餐间限量地吃零食;选择健康的零食,如应季水果、酸奶、坚果碎、低脂低糖饼干等。
多运动促消化
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脾胃消化能力。每天鼓励宝宝进行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消耗热量和体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分页导航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