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妙招:驱寒邪,不生病

频道:健康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铁薇

邹春蕾

中医世家,新加坡国际注册营养师,亚洲营养协会儿童营养中心理事,中国关爱成长行动组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婴幼儿营养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婴幼工作部讲师。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两个节气,寒、燥是它的主题。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大寒则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一阶段寒潮频繁,北方冰天雪地、南方也阴冷潮湿,是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


  避寒邪、驱寒气

  寒属阴邪,最容易伤及阳气,而阳主升发,孩子寒邪大会影响身体发育。寒邪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凝滞,宝宝的气血一寒就容易淤堵,气不通了,血也就流动缓慢了,跟着体质开始下降。另一个特点就是收引,皮肤一受寒毛孔就收不住,身体发热,但是就不出汗。这时吃姜、葱白泡的水,利用辛性驱赶寒气,让汗发出来就好了。

  很多宝宝肚子和脚丫受凉以后,容易短时间小便失去控制,小便次数增多而量少(俗称拉拉尿)、腹泻等,也是内脏因受寒失去收引引起的。用艾叶泡脚、海盐包热敷等物理方法驱赶寒气即可缓解。

 

  Tips:有的宝宝看见艾叶煮出来的水是黑黑的,有点害怕。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先把自己的脚或身体浸泡在艾叶水里,并跟宝宝一起边洗边玩,宝宝会很快喜欢上带着淡淡艾叶清香入睡的!妈妈也可以在寒冷的日子里用艾叶来预防感冒和风湿等症状,真是百搭的好东西呢!

 

  冬藏不是冬捂

  大寒节气的保健要着眼于“藏”,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要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给宝宝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最好有加湿器,以保持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可让宝宝坚持脸部、手部冷水浴法,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另外,需要妈妈关注的一点是:藏不是捂,衣物要以舒适为准,如果宝宝身上起热痱、疹子、出汗过多的话,就要注意是不是给宝宝“捂”得太多了。

 

  宝宝饮食,寒者热之、燥者润之

  从宝宝饮食养护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桃、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橼、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淡菜、蚶等,这些食材可以在阴寒之气最为繁盛的季节适当增加,给宝宝摄入。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所以营养方面,建议晨起服热粥,晚餐不要给宝宝吃得过多,以养胃气。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都是这些节气里最适宜宝宝食用的。

  小寒大寒也是容易燥邪侵犯的节气,妈妈不妨多给宝宝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苹果、梨、葡萄之类的水果。一些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寒小寒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