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 温和调理宝宝腹泻

陶冶
大诚中医针灸主治医师;中医儿科专家;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针灸第四代传人。
风寒泻—肚肚受凉了
这是因为吃了生冷的食物,或是腹部受凉而造成的腹泻。宝宝的表现是舌苔白,大便清稀,含有泡沫,臭味不大,宝宝会说肚脐周围痛,能听见肠鸣(肚子咕咕叫),有些宝宝还会发热。中医认为,寒泻是由于肚腹受寒,寒凝气滞,气机不畅所发,所以在治疗上,需要疏风散寒、理气止泻。这样治疗:
●丁桂儿脐贴有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宝宝因受凉腹痛、腹泻,贴这个正合适。
●吃辅食的宝宝,妈妈可以用生姜5克和大米30克,熬粥给宝宝喝。
●补脾经200次 位置:脾经位于宝宝拇指的侧面。手法:妈妈用大拇指,沿着宝宝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为补脾经。频率大约每秒3次。
●推三关100次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成一条直线。手法:妈妈用拇指侧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腕推向肘,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逆时针摩腹5分钟 妈妈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宝宝腹部,在肚脐周围,轻轻地逆时针摩动。
●捏脊3~5遍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着督脉以及两旁的膀胱经,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每晚一次,每次捏3~5遍,多了可到10遍。
湿热泻—夏天很多见
夏季的特点是湿热,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脾的功能是专门运化每天吃的饮食和水分,小宝宝先天脾弱,运化功能尚不完善,夏季遇到外界湿邪侵入,就容易病。宝宝的大便会又稀又黏,次数多,臭味重,肛门发热、发红。吃奶的宝宝,可以看到大便里有未消化的奶瓣。治疗湿热泻,一方面要健脾,一方面要利湿。这样治疗:
●木香、苦参贴敷肚脐 将木香10g,苦参60g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1~2g,和温水调成膏状,敷于肚脐上,以纱布、胶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能吃辅食的宝宝,妈妈可以用鲜马齿苋30克,跟大米同煮熬粥给宝宝吃。
●补大肠300次 位置: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就是食指靠近拇指的那一侧面。手法:妈妈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宝宝指尖到指根方向做直线推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秒3~4次。
●清天河水50次 位置:天河水位于宝宝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成一条直线。手法:妈妈用食指、中指的指肚,从腕横纹到肘横纹做直线推动。频率每分钟3~4次。
●逆时针摩腹3分钟 妈妈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宝宝腹部,在肚脐周围,轻轻地逆时针摩动。
分页导航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