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成长之身份定位

频道:早教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liangliang

王人平

最火爆育儿自媒体

  越位或失位,通常都不是孤立的,往往一种越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失位,而一种失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越位。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两千多年前,公孙丑就问过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自己的孩子,而要‘易子而教’呢?”孟子说:“因为父亲用正理去教育儿女,儿女就会反驳说:‘爸爸,你自己都做不到,还好意思教育我?’父亲就会因此动怒。一动怒,就会求全责备,伤害父子感情,反而造成父子关系疏远。而关系疏远,是最大的不幸。”

 

  无可厚非,父母作为与孩子最亲近、最常接触到的人,孩子总会以父母为榜样。但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

 

  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然而,父母有时也需要懂得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情绪的好坏,接纳自身能力的强弱。无须在孩子面前永远都是正确、成功、快乐的。父母真诚、坦然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再者,父母与孩子都需要相互尊重与关怀:在痛苦的时候,需要有人支持和安慰;在失落的时候,需要有人谅解和鼓励。因此,父母也无须责怪孩子情绪表达的不恰当,而是应该学习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

 

  而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就是因为我们从小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所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爱、免于受到伤害的环境,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面对危险,才是父母真正的职责。

 

  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结语: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因为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陪他走完他们人生的下半程。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父母的自我成长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