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白大卫
西班牙临床心理医生、灵性导师。15岁正式走上心灵成长的道路,在世界不同角落探索心灵成长的各种技术、学派和传统。在世界各地执教“内在小孩”课程。著有《你不是孤单一人》
清明节临近,父母或许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要怎样解释这样一个节日,并且是否应该提及死亡的话题,如果一定要提及,应该从什么角度与他们进行沟通,又要深入到什么程度?
我们为什么将死亡隐藏于某个地方
死亡,在很多文化中都是一个禁忌,在中国也是如此,这是为了去避免那些令人感觉不舒服的事情,以搅动人们关于恐惧、难过和悲伤的情绪。于是,我们将之隐藏于某个地方,希望只要不对孩子们说起,就可以不了了之。可是,孩子们是敏感的接收器,即使是那些并没有被谈及的议题,他们也能接收到那些与之相关联的情绪能量。
对孩子而言,其实死亡随处可见
在卡通片中,在故事书中,常能看到死去的动物;孩子们甚至会和同伴们玩扮演死亡的游戏。所以,在我们和他们谈及死亡之前,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就已经有些接触了。
不如这样诚实地告诉孩子:“关于死亡有很多的说法,没有人能够真的确切地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括我。”孩子们会被诚实和开放所打动,并且明白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得知道所有事情。
对低于5岁的孩子用简洁的解释
要避免说委婉的话,比如“爷爷在睡觉”,这可能让孩子不敢上床睡觉,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去睡觉,就不会再醒过来了;同样的,也不要告诉孩子这个人“离开了”,这会让孩子很担心,“外婆离开了,还没有回来”,对于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如果妈妈去购物或是去上班,有可能也永远不再回来了……可以从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入手来解释死亡。比如,“当人死了,就不能呼吸,也不能吃东西、说话、思考,也感受不到冷或是饿了。当小猫咪死了,就不能喵喵地叫了,也跳不起来了。昆虫死了,就动不了了。花儿死了,就不能长大开花了”。
当你被孩子问到“你什么时候会死?”
对于孩子们来说,死亡的可能性意味着与父母分离的可能性。孩子们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他们需要安心和共鸣。“你是不是在担心我将来不能照顾你了?我也希望我能够长寿,希望自己在你需要的时候都能照顾你。可是万一我死了,也会有很多人能够照顾你的。”还有,当孩子们听到生病也会导致死亡的时候,我们可不想让他们觉得生一点小病就有什么大不了的。要跟他们解释只有非常严重的疾病才有可能让人死去,这会很有帮助。
永远都不要认为眼泪和表达感受是软弱的象征
如果孩子面临家庭成员,或是朋友、熟悉的人,抑或是宠物的离世,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孩子理解死亡所带来的挑战,那种缺失和悲痛。“奶奶在天堂和天使们在一起很快乐。”他们就会疑惑,既然他们说奶奶很快乐,那为什们他们每个人都不快乐。孩子们需要听到的是失去奶奶所感受到的悲伤,还有我们所相信的是什么。如果试图在孩子们面前隐藏我们所真正相信的,否认失去亲人所带来的伤痛,只会为未来带来隐患。父母不应该剥夺孩子们表达感受的机会。为了疗愈伤痛,让生活继续前行,我们都需要表达出对逝者的悼念。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