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智力关键期焦虑
洪兰
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在海峡两岸致力于科学育儿理念的宣讲。
动不动就提关键期,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的定义是——超过这个阶段,以后就无效了。其实,这个名词来自神经学家对语言学习的研究。不过,研究对象是鸟类,因为鸟类跟人类一样,有“侧化”的现象,即人类用左脑说话,鸟类用左脑唱歌,所以,在研究人类语言是否有关键期时,科学家把研究对象锁定为鸟类。
他们把刚孵化的白冠麻雀分成三组,给鸟儿的耳朵里灌入蜡,这样一来,它们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了。第一组小麻雀在满56天之前,研究者随机找了一天,把它们耳朵里的蜡取出来,给它们听了4分钟同类物种的“歌”,然后,又把蜡灌回去。等到这组小麻雀满100天后,再把蜡取出来,这些小麻雀不仅会唱歌,还唱得跟其他同类一样好。第二组小麻雀,研究者选择在56~100天之间,给它们听了一次歌,结果是,他们会“唱”,但断断续续不完整。第三组小麻雀是100天后才听到“歌”声,而它们已经不会唱歌了。科学家由此推论出,56天为白冠麻雀学唱歌的关键期,56~100天为边缘期,超过100天就不行了。因为无法对人类做这样的实验,所以对于人类,我们只敢用范围不那么确定的关键期。
每一个阶段的探索经验都重要
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时,每一分钟长出25万个神经细胞,等到出生时,他大脑中有10000亿个的神经细胞,因为每个神经细胞都需要氧和养分,大脑供应不过来,所以必须把那些没有用到的神经元修剪掉,以节省能源。修剪的原则是——留下那些与别的神经元有连接的神经元,没有连接的就被修剪掉了。所以说,小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经验很重要,因为这会决定神经元的去留。
婴儿在9个月之前,接触的世界很有限,多半是摇篮上面的天花板,或是父母抱起来喂奶时,映入他眼帘的居家环境。但是,到了9个月,他会爬了,就有主动性了,不再依赖大人带他看世界,他开始自己去探索,经验也随之丰富起来。此时,父母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宝宝一个可以探索的安全空间,让宝宝尽量地爬、尽量地去探索,可以帮助他肌肉的发展和神经元的连接。
大脑发育最好顺其自然
那么,大脑的发育有关键期吗?是什么时候?一般来说,3岁之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尤其是1岁以前,父母会有孩子“一天一个样”的感叹,他们的各种技能突飞猛进。
但是,千万不要一听到关键期,就开始紧张,总想做点什么,生怕错过了“关键期”。其实所谓关键期,只是正常的发育规律,你没有认识到它,它也会存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婴儿,没有早教、没有什么潜能开发之说,而我们的祖辈们,也没有像现在的父母这样给自己的孩子各种训练,他们的孩子也都正常地长大了。
所以,纵然有关键期之说,但是大脑只要能持续发展,成熟后的效果是一样的。父母不要急着把孩子跟别人比,在他大脑发育未完成前给他过多的刺激,这些其实都是不必要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时,它圆满自如。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