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坦然面对悲伤?

频道:早教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青辰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童年应该是充满欢乐的,却忽略了孩子的童年其实是各种情绪元素的组合,其中不仅仅有快乐,还会有愤怒、恐惧、厌烦和悲伤。特别是悲伤,孩子在哭着流眼泪的时候,往往也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最为焦虑和不知所措的时候。

 

\

 

  在孩子的成长中,最不能忽视的竟然是大家最不喜欢的“悲伤”。难怪在迪士尼大片《头脑特工队》悲伤被塑造成一个蓝蓝的、圆圆胖胖的忧郁小妹妹。她表面看起来像一滴眼泪,消极沮丧,没精打采,但在各种情绪的互动中,她却是真正的快乐之母。不信,让我们仔细端详,静静体会,和悲伤来个零距离接触。

 

  我们的孩子需要悲伤

 

  一个在幼儿园的孩子,白天经历了玩具被抢、午睡没有妈妈陪的情况时,那种无法全部释放的愤怒或悲伤,就会积攒在他的情感背包里,当回到家中,这个安全的环境、看到熟悉亲切的妈妈,他终于可以把背包里的东西卸下来了。此时,一块掉到地上的饼干、一顿不可口的晚饭都会成为这个孩子卸下包袱的开关。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个“不可理喻”,“小题大做”,让人心烦的小人儿在不停地抹眼泪。

 

  一个孩子正为她死了的小金鱼而难过,妈妈对她说:“别难过了,宝贝儿。”孩子依旧悲伤,因为她不可能不难过,妈妈见孩子哭得伤心,又对孩子说:“别哭了,妈妈再给你买一条。”此时的孩子哭得更加难过,并且告诉妈妈:“我就要这只小金鱼!”此时的妈妈呢?会不会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转而批评她呢?

 

  如果是,那么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的悲伤升级,确切地说,是孩子的情绪被干扰了。孩子要解决的并不单纯是小金鱼死了、自己难过的问题,而又多了一份对妈妈不理解自己的失望和愤恨,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伤。

 

  悲伤是孩子情绪自然康复的心理过程,面对极度痛苦的情绪时,有一个“非常沉痛阶段”,即从否定、愤怒、到悲伤、接纳。孩子的悲痛也是一样的:我的金鱼不可能死掉!为什么是我的金鱼死了呢?当经历了否定和愤怒的阶段后,悲伤接踵而来,它是帮助孩子来释放压力的,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样的压力激素,最后才会是接纳,也就是坦然地面对事实。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过程,不应该被打扰和阻断。

 

  显然,偶尔的悲伤并不是坏事情,不需要急着去制止孩子的哭泣,悲伤是情绪的必经过程,也是调整情绪的润滑剂。

帮孩子面对悲伤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