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更有效的激励?

频道:早教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琼波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给予喜欢画画的孩子金钱奖励后,一旦停止奖励,他们就会停止画画。奖励有时似乎能扼杀孩子的兴趣。这是真的吗?一起来看看。

 

\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Edward Deci博士表示,“奖励确实能激励孩子做事,但也会使孩子的行动依赖于奖励,一旦奖励停止,行动也会停止。即使孩子本身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不行”。无独有偶,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非常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孩子心理和情绪的“照顾”却常常不得章法,迷惑重重。那么,怎样的激励才真正有效,让孩子更乐于合作呢?

 

  鼓励孩子去做让他内心感觉良好的事

 

  学会一种新技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会让孩子体会到很大的满足感。这样,孩子不仅能在自己参与的过程中充满灵感、感到快乐,激励的作用也会更加长久。

 

  妈妈在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前承诺,“如果能把尿撒在马桶里,就奖励一块巧克力”。一天,家里的巧克力恰巧吃光了,妈妈便提议用“假巧克力”作为奖励。这时孩子一脸坏笑跳下马桶,当妈妈指着空马桶问缘由时,孩子说:“我假装撒了尿。”是的,聪明的孩子很容易找出任何奖励机制的漏洞。而且研究表明,奖励的正面效果通常持续时间很短。

 

  的确,“贿赂”孩子,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手段确实非常有效,比如在坐飞机时安抚脾气发作的孩子,让孩子晚上乖乖上床睡觉等。但是这种短时见效的外部奖励,却不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或晚上必须按时睡觉,更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塑造性格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做让他内心感觉良好的事。也许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刚学会骑小三轮车时,这项新技能会让他非常兴奋,以至于很难让他们停下来不骑。

 

 

  与孩子进行一对一有意义的对话

 

  跟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对话,是了解孩子内心积极性的关键途径,因为孩子天生就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让他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会对孩子更有吸引力。

 

  当孩子做事出现对抗情绪时,对孩子表示关切,并询问你能帮他什么忙,这能让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共同探讨这项任务,而不是变成你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如果孩子因为外出刚到家太累而不愿收拾自己的玩具筐,你可以说:“休息一下,晚饭之后再收拾吧,这样以后你要找玩具会容易些,好不好?”对于孩子一开始就不愿意完成的任务,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并用这个年龄段孩子能理解并接受的方式说出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孩子交流时尽量不要使用“应该”“必须”这样的字眼。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帮助。

 

  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及时询问他的感受,或在谈话中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也是让孩子乐于合作,并提高孩子积极性的好办法。比如:“昨晚你自己睡觉,没让妈妈陪,感觉怎么样?”或者“你今天又学会了三个数字,什么感觉呀?”这样的问题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如果不问,孩子也许不会注意到。再者,与其跟孩子说不吃晚饭就不能去公园玩,不如在孩子按时吃完晚饭的某天带他去公园,并在去公园的路上,指出“早点吃完饭”与“有时间玩”之间的自然联系。

激励孩子方法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