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注意力和安全感有关?
罗玲
旅澳学者,儿童心灵成长导师,罗玲心灵成长工作室创始人。
足够的安全感,有助于宝宝专注力的养成
“画画时,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一直专心地画,而我家宝宝一会儿拿笔,一会儿去看别人,一会儿又拿橡皮。就连玩他最喜爱的玩具,也很少能专心玩半小时以上,为什么他的专注力这么差呢?”这是很多妈妈会遇到的问题。
所谓专注力,对宝宝来说,就是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宝宝今后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宝宝在3岁前经常性地被家人忽略,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宝宝就会觉得外界对于他是没有反馈的,慢慢地就会减少与外界的交流沟通。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的婴儿期内,只要宝宝表达了需求,妈妈就应该立即答应,这是对宝宝内心需求的一种满足,对大脑的一种良性刺激。如果宝宝提出的是无理条件,即便是要拒绝,也不能用冷漠、冷处理或暴力的方式对待。即便是宝宝令你很生气,也应该回应宝宝,让他知道哪里错了,这个时候你的耐心讲解就是在给宝宝增加安全感。当宝宝感受到被充分的关注、信任与倾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做事才会专注而充满耐心。
另外,还要注意保护宝宝的专注力,即在宝宝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如果我们过于在乎宝宝的身体而不是心理,在宝宝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一会儿给他喝水,一会儿给他吃水果,一会儿又问宝宝要不要尿尿,宝宝的专注力就会被破坏,久而久之,宝宝便不能长时间认真专注于一件事物。
3岁前,这样给他安全感
安全感是由最初的母婴依恋关系形成的,依恋关系建立的越好,宝宝的安全感就越好。
0-1岁:这个阶段,要给予宝宝及时且充分的回应
宝宝出生头2个月,正处在“正常自闭期”,这段时期,宝宝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这时候在宝宝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
如果宝宝在这段时间里被严重抛弃,比如妈妈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宝宝哭的时候不抱或者过一会儿再抱,不哭的时候再抱,以养成宝宝不哭不闹的好习惯),虽然宝宝确如妈妈所愿,不会再轻易哭闹,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他已心灰意冷。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以后构建自我、发展自尊和自信;当然这也会妨碍宝宝跟家人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1-3岁:当宝宝有需求,要无条件地弥补
他当宝宝到了1岁左右,“全能自恋”被较充分地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他开始明白自己是一个人,妈妈是另外一个人,有时自己的需求并不能得到马上的满足,但因为前期满足的较好,他已经具有分化的能力,故而也能接受这种适当的天然的挫折。
如果这个时期的宝宝还无法理解妈妈是另外一个人,对妈妈他们有时会表现出很大的攻击性,不管是拽妈妈的头发还是咬妈妈的乳头,这种看似无情的行为,正是宝宝在以他这个年龄的方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果宝宝在1~3岁期间,仍然在肆无忌惮地利用妈妈来宣泄情绪,可能说明他在1岁之前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对此,父母不必认为孩子的行为真的是对自己的不敬或攻击。我们可以一面控制住孩子,不让他真的攻击到自己,同时,用平静的态度,帮助孩子平复下来。然后在平时,我们多注意跟孩子建立有效连接、提高陪伴质量。
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是宝宝安全感的长久保证
和谐的家庭氛围,情绪稳定、懂得接纳的父母,宝宝最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专注力也会比其他的宝宝高。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宝宝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受到的环境是安全的,观察到的世界是友好的,这样宝宝的心也是开放友好和踏实的。这要求父母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找到合适的情绪和压力舒解通道,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Q:我很想知道我家宝宝的专注力到底如何,应该如何判断呢?
A:宝宝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2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父母平时就可以观察宝宝的行为,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空间,给他一个他感兴趣的玩具,观察他在玩玩具时的反应,如果他能够持续地一直玩,而且平时生活中对大多数的事情也能够专心,就代表着他拥有很良好的专注力。如果他常常表现出不符合他这个年龄段应该具有的专注时间,就有可能属于专注力不够。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