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绝不把这7个错误教育观念带进2019,尤其第4个
2019年已经来临,回顾2018年,小编分析了一份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的数据报告,那些备受“追捧”的教育观念,结果却颠覆认知,让人大跌眼镜???
让我们一起正大光明的看看这届老父母亲都尝试了哪些优(错)秀(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吧~记得,别把这些观念带进2019,尤其第4个。
抢跑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俗话说“3岁看小,7岁看老”。调查显示,有80%的孩子入园或入学前,有过上补习班或幼小衔接班。父母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学得更多、更快,赢在起跑线上。
遗憾的是,中科院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没上过学前班”比“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
大数据告诉我们,所谓“兴趣班”和“补习班”,没有父母想像的能帮助孩子赢得学业优势,反而有很多孩子因过早接触学习,引发挫败感,降低了信心和兴趣,甚至产生厌学行为。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端正家庭教育理念:兴趣班的目的并非是培养一技之长,而是引导诱发孩子无限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 不盲目批评孩子:可以细心询问孩子的想法,不盲目批评,不高压打骂,切忌破罐子破摔,不闻不问。注意:2-6岁的孩子,兴趣是天然的老师,多鼓励他们探索玩,打造自信有趣的童年。
学区房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择校区、学区房向来是父母关注的焦点,他们最朴素的愿望是让孩子享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学业水平。
中科院的调查数据表明,“择校生”和“就近入学”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两者相差仅为1.47%,其中良好、合格和差生的比例差也是很小。
这可能要让很多父母失望了,择校的效果并没有父母预期的那么大。相反,数据调查发现,父母的娱乐习惯反而更能够影响孩子的成绩,比如平时爱看书的父母,孩子成绩优秀比例达31.31%,比玩手机和看电视以及聚会打牌的父母更高。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打造亲子阅读区:多陪孩子一起读绘本,在家里规划出固定的阅读时间和区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与友聚会减少不良娱乐习惯:带孩子多参与聚会,有利于培养人际关系,但切忌避免在孩子面前打牌或游戏,而是参与一些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娱乐行为。
用物质奖励激发孩子学习主动性?
很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关注孩子较少,习惯性地以物质奖励,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或弥补孩子。调查显示,孩子成绩是否优秀与父母给零花钱、买礼物等物质奖励没有直接正向关联,反而容易误导孩子,使他们把父母的关爱简化为物质的满足,容易掩盖或忽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
相反,父母教育理念的一致性,能够相互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或是家人间良好的情绪理解与反馈,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调查数据表明,面对教育分歧,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1.98%;“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共同协商,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学会自己承担责任,父母和孩子可共同协商,制定学习计划。但注意,制定后请严格执行,不强迫、打骂训斥。
• 成就激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给予足够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不仅有利于成就激励孩子,也有利于增加孩子做事学习的自信心。
家庭教育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早已不是新闻,还有一些非常响当当的名字,如“诈尸式育儿”、“丧偶式育儿”。此次中科院的调查数据,还是让人非常吃惊,“仅一成家庭是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
小编粗略算了一下,调研家庭2万,即20000个父亲中只有2000个父亲参与到育儿教育中。爸爸缺位于家庭教育表面上似乎对孩子没有多大影响,但实际数据显示,特别是对男孩家庭来说,父亲的缺位让孩子性别认同弱化,容易被妈妈过度保护或呵护,缺少独立锻炼机会,缺乏纪律教育或监督,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妈妈协商分工,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不逃避育儿责任。
• 有耐心,做到高质量陪伴:一起做游戏、运动、阅读,和孩子相处有耐心,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避免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心成长环境。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孩子“呱呱坠地”,父母的使命就是培养他们成才。何为优秀,父母的考核标准很简单: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健康的身体。
中科院针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4万名家长和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数据显示,父母最关心孩子的事从高到低依次是:健康安全、习惯养成、日常学习、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如果让你排序,你的答案是?
望子成龙固然可以理解,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单单是健康的身体和成绩。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孩子的情绪自我疏导是比较欠缺的,多陪伴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度,鼓励孩子走出去交朋友,拥有自己的同龄玩伴和足够时间的户外运动。
• 培养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多接触不同的兴趣活动,切记不逼迫,给孩子时间,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只有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才会激发创造力,滋养孩子的生命。
孩子不需要做家务?
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照顾一个宝贝,大家总是担心孩子磕着、碰着、累着,很少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
但数据调查显示,“从来不让参与家务活动的孩子”家庭中,子女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参与做些家务活动的孩子”家庭中,子女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积极鼓励夸奖,耐心教导:对于3-4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做简单家务,多鼓励夸奖。比如妈妈打扫时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擦擦灰,不因担心剥夺孩子学习做的权利。
• 分配适合的家务活,让孩子负责:对于4-7岁学龄前的孩子,可以做更多具体的家务活,比如丢垃圾、收拾桌子、准备自己的衣物等。邀请孩子加入家务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助锻炼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和孩子说话不算话没关系?
你知道自己孩子的榜样是谁吗?调查数据显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其次依次是老师和科学家,人数比例依次为25.8%、22.5%、14.2%。
大数据告诉了我们,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观察榜样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一课。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父母在心目中认为孩子太小,常常会说话不算话,这会在无形中容易误导或者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聪明的父母更重视:
• 和孩子约定的事,放在心上:孩子依赖和信任父母是他们的本能,和孩子约定的事,一定要放在心上,尽到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要和孩子解释、道歉,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并避免吼骂。
• 给孩子正向引导,树立榜样: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最直观、真实、具体的,往往细微之处见精神。给孩子正向的引导,从细节做起,比如从自己做起不迟到、答应他人的事说到做到,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的作用。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