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自然缺失症”吗?中国家庭自然缺失现状大调查
孩子是通过感觉把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的,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告别电子设备和温暖的室内,和孩子一起触摸自然,这是一种最开心的智慧陪伴。
在自然当中你会发现,孩子那双被小区的围墙所围禁的童真的双眼,会焕发出一种叫做“阳光”的色彩,而那在公园和游乐场里才有的高声欢呼,通过与大自然的触碰,能够增添更多情绪和感悟。
0-6岁儿童户外活动现状调查
通过对11组家庭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
1、家长们都比较清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孩子成长不利,所以会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2、相对于外出活动,大部分孩子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长。
3、大多数家长都会保证孩子有一定的户外时间时间,但更多会考虑天气因素。
4、5岁以下的孩子比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总体户外活动时间更长。
5、83%的家长会把户外活动地点安排在公园和小区。家长内心深处有意识带孩子到户外接触自然,但没有把平时的户外活动上升到“自然教室”的层次上,更多户外活动的目的偏于游乐。
6、近1/4的的家长由于时间问题,没有计划或很少带孩子远行,虽然又3/4的家长都认为旅行是接近自然最直接的方式。
7、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自然中获得更多知识,并对他们的健康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但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8、相对于电子设备,超过半数的孩子都能从自然当中获得更多愉悦的感受。
什么是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并不是医学上的诊断性疾病,它只是一种现象,是指由于孩子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和互动对成长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
1、孩子因为缺少户外运动而导致肥胖和体弱,动作协调性差。
2、由于在室内过多接触电子设备、书籍、绘本、玩具等,听觉、嗅觉等感官发展较弱,小小年纪就近视眼;
3、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多,不原意一起参加户外集体活动,不懂分享,强势霸道,没有合作和礼让意识;
4、长期和家人在一起,语言表达仅限于日常常用语汇,影响未来与人交往能力和言语使用能力,出现胆小、害羞、木讷……等社交短板。
5、走出户外的频次少、户外活动时间短,造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观察力、不够,甚至出现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6、身体和皮肤与动植物的接触少,触觉不是不灵敏就是过于灵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洞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7、与自然脱节,对自然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中,甚至不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农作物,感受不到生命的奇妙。
8、对自然界的生物表现冷漠或恐惧,缺少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兴趣,不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情商低,缺少同情心比如虐待小动物、破坏绿树花草、破坏环境……
自然缺失症是可以通过家长的努力去改造和弥补的,婴幼儿时期与自然频繁接触,“自然缺失症”也就不治而愈。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