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方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会关心他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将所有的爱和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难免不会让他觉得“众星捧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以,现在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关心他人的好习惯。
机场遇见无家可归的人
我记得我的女儿第一次注意到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时,她才4岁。那是在机场,我们刚下飞机,正打算离开。这时,她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睡在一个大纸箱里。她问我,那位男士是不是在玩捉猫猫。
我第一反应不想告诉她这些不美好的事情:世界上有许多人没有家可以住,没有舒服的床可以躺。但是,为了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会关心他人的人,我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告诉了她实情。
我以为她会惊恐地往后退。相反,她向我提了几个问题:他把玩具放哪里?他吃什么?他有牙刷吗?他的爸爸妈妈呢?他去哪洗澡?
回到家后,她和她的玩偶一起扮演“无家可归”的人。吃晚饭的时候,女儿问我,无家可归的人有没有晚饭可以吃?他们平常吃什么?我一一回答了她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一个4岁的孩子在以后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帮助他们。
在保护他们和让他们面对现实之间找平衡
塔夫斯大学艾略特-皮尔逊孩子研究与人类发展系George Scarlett教授说:“我们想尽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美丽的世界。几乎每位家长都认为,我们应该竭尽所能保护我们的孩子,应该把任何不好的事情都过滤掉,不让他们接触,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把生活中所有残酷的现实都遮盖,不让孩子看见。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在保护他们和让他们面对现实这两者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
5个方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下面介绍一些在每个年龄阶段取得平衡的方式,同时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18个月以下:回应他的要求
宾夕法尼亚州的孩子研究专家Susan Damico说:“当你照顾孩子的时候,这也是在教他关爱别人的方式。当他饿了的时候,你喂他食物;当他害怕的时候,你给他拥抱。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给予了他回应,这就是博爱的核心。”
18~23个月:鼓励他的行为
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了。虽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同情,但是却已经能够辨别出这个人是不是在伤心。
例如,当他听到一个婴儿啼哭时,他会表现出自己的关心;或者当你跟他说你饿了,他会把自己的零食给你。如果他给你食物的话,要及时跟他说“谢谢”;或者他关心那个哭泣的婴儿时,要夸奖他“宝贝,你真棒!你会关心别人了!”
2~3岁:帮他建立情感联系
这个时期,正是孩子的意识和语言技能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辨认出一个人是难过、开心,还是生气。他们能够在自己和他人的感觉之间找到相似之处。
孩子会玩角色扮演,在任务中采取措施。例如,你的孩子可能会表演一个怪物攻击小猫的场景,她可能会试图去救小猫。这表明她不仅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在考虑如何帮助他们。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你的感受:“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妈妈非常开心!宝贝儿你真棒!”
对于孩子不能理解的话题,相关的图画书有助于帮助他理解。书里的人物和情节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癌症。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相关的情感联系。Scarlett教授认为,帮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是靠讲,而是向他展示如何去做。
4~6岁:将感受和行动建立联系
底特律密歇根孩子医院的孩子心理学专家Michalopoulou说:“在4~6岁期间,他们已经能够换位思考,去设想对方的感受。例如,一个小孩在住院期间没有朋友和玩具的陪伴,他的感受,一个5岁孩子就已经可以理解了。”
给孩子假设一些场景,让孩子把感受和行动联系在一起。比如:如果小伙伴的饼干掉在地上,脏了,不能吃了,你会不会跟他分享你的饼干?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理解“饥荒”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能够理解东西不够吃是什么意思。在一些大的问题中,抽出那个小的概念,孩子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知道自己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帮到他人。
7~10岁:让他主动采取行动
在父母的帮助下,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了。关注孩子的兴趣,如做饭、唱歌、绘画等,并且开导似的询问他,可不可以利用自己的所会的去帮助别人,怎么帮。
如果孩子没有主意,可以先带他去做义工,启发他的思考。Scarlett 教授说:“让孩子这样将情感和行动联系在一起,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我们关心别人,也被别人关心时,生命才最有价值!”
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关爱之心的人
1. 适合孩子的话题
环境:孩子可以理解对清新空气的需要,因为没有人喜欢雾霾。他们也理解垃圾场要是堆满的话会是什么景象。所以,当孩子将酸奶盒塞进已经满了的垃圾箱里时,直接告诉他,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和影响。
建筑工人:建筑工人是城市的缔造者。路上遇见衣服脏兮兮,浑身汗味的建筑工人,不要用异样的眼睛看他们。跟孩子讲讲他们是如何建起一座高楼,一座城市的。找一个孩子喜欢的建筑物,再找出它原来样子的照片,让孩子做对比,看他喜欢哪一个。
无家可归的人:问问孩子,如果一个人没有家可以住,没有食物可以吃,没有床可以睡,心里会是什么感受。也许,他会想象自己饿的时候,或者是在很长的一段旅途中,很累却只能在车上而没有宾馆可以休息的情景。问问孩子,他是什么感受:生气?沮丧?肚子不舒服?
2. 行动
帮助孩子从垃圾箱中找可循环利用的物品,例如一个易拉罐。让孩子给它“化妆打扮”,帮助他在罐子的底部钻个洞,这样,孩子就可以在里边添泥土种花了。当他给花浇水时,告诉他,他是在帮助这个地球变得更好,也是在帮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让孩子自己画建筑工人盖房子的图案;买乐高相关的产品,让孩子自己组装房子;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遇见他们时,给他们以尊敬,不要看不起他们,故意远离他们。
让孩子把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或故事跟同学们讲讲,呼吁大家一起关注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让孩子把自己的几件衣服和玩具打包邮寄给流浪孩子救济保护中心;当孩子在路上遇见无家可归的人时,买一瓶水或者面包送过去,主动上前提供帮助。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