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雅江:音乐是培养孩子内在修养的“捷径”
钢琴有很多和声,需要用两只手去弹,10个手指能同时按出8个或10个音,音色、层次、声部非常丰富。弹钢琴能锻炼孩子的全脑思维,培养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其未来的人生更加丰满有趣。
让小孩子“玩”出专业水平
弹钢琴的英文是play piano,play一词道出了钢琴的最高境界其实是玩儿,只要用符合孩子天性的教学方法,学钢琴就会像玩玩具一样快乐。
我们主张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用学习生活化的方式让教学融入快乐,不要套用成人化的法则,就像刚开口学说话的孩子不应该让他学认字一样,我们从不先教五线谱,而是先让孩子用手指熟悉黑白键,通过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不同键的发音引起好奇心和神秘感,之后教他们认识琴键位置时以幼儿园的小床做比喻,每张床都有自己的地方,不可以弄错;我们把五线谱比喻成小豆芽,把F大调的降号比喻成戴着的眼镜……这样把钢琴的音乐元素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表述,他们显得特别感兴趣。
快乐教学让孩子心中充满美好的旋律,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调性。我们希望以专业性而非娱乐性去培养孩子明确的调性,这样在弹奏时才能准确表达作品内涵。调性比技法更重要,所以调性的训练过程非常严格,越早训练越好,孩子8岁以后调性就训练不出来了。
苦练就能学好钢琴吗?
钢琴的练习课是每节30分钟,然后练耳30分钟,以后会加上乐理课和技术技巧课。
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分钟,所以不是每天练习时间越长越好,同一个乐曲孩子每天弹7遍就好,因为7遍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每次记录时间,几天下来你会看到孩子用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会重复150次以上,让孩子下意识地而非填鸭式地记忆,我们称之为平行递进学习法。
教学中的合并同类项法也能提高学习效率,比如C大调的135都是白键,461572也是白键,把它们三组放在一起称为第一组调,学会一个调,那其他的也就会了;而相通的F大调、G大调也会了。类似的还有第二组调。一共12个大调,通过这种归类,孩子都能很快掌握。
音乐训练也需要大运动量,我们是按照欧美的体系进行教学的,这要求每个手指弹出来的力量都要一样,在训练手腕时我们不是弹琴,而是带孩子去楼下用拍皮球的方法训练节奏、力量和弹性;有的孩子8度音弹不到位,就每天让其在弹之前把手指撑一下,类似于舞蹈中的劈叉练习,原来需要2年达成的目标现在2个月就可以完成。
专业的老师会提供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为孩子进行定制化教学,比如我们在教基础时按欧美体系训练,之后没有固定教材,就像中医号脉,看孩子适合什么就走什么路线,到初中时根据孩子的特点分路线,比如小手柔软的孩子,只让他们弹肖邦和莫扎特,让他们先玩感觉,高中时再决定是否走专业道路。
好的调性比考级更重要
因为所有的考级都打着“业余”的标签,我认为不应把考级当最终目标。我曾应一名家长教孩子考级的要求,让她零基础的孩子只用6个月就考下了别人需要6年才考下的6级,但是孩子对音乐却没有感受,许多知识点不扎实。而我的一个6岁的学生,虽然没有考级,但是已经能弹9级的曲子和国外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的作品了;还有个小姑娘12岁时就能弹李斯特的狂想曲,连刘诗昆都大为惊叹,她获得了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全澳大利亚比赛第一名,现在是美国西北音乐学院的博士生。所有的音乐大师都是靠个性启发的,而不是共性或“大拨儿轰”的考级!基础比考级更重要,专业而系统才是标准。
乐可怡情
音乐能提高人们的审美力和鉴赏力,音乐的调性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有颜色的,像德彪西的音乐和莫奈晚期的作品很相似,都是蓝色的;G大调、E小调也和色彩有关。孩子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感受到这种联系,他们也喜欢按照音乐ABC的分部习惯去看待画家作品里颜色线条的不同,所以对美的认知比普通人要强。
学钢琴要接受礼仪和仪容仪表上的培训,在后台候场时的化妆与情绪调整,上台时的仪表,眼神指向,如何鞠躬,怎样接受献花等,这些训练使得他们到任何地方或任何群体中都能显出与众不同的绅士、淑女气质!
音乐的作品讲述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征,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古典时期的音乐特征,浪漫时期的音乐表达方式,乐曲诞生的背景和精神与内涵…… 这些知识背景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对人生和艺术价值的思考。
有艺术素养的人人生更丰满和有趣,音乐让我们尽情释放出自己的情绪,是人生最好的陪伴。乐可怡情,我们鼓励成绩优秀的孩子向世界级大师方向努力,而那些不适合或因种种原因没能走上专业音乐之路的人,因为具备了很好的音乐素养,学别的专业也会很优秀,自有其人生之乐。宜家公司老板的弟弟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业余时间他最大乐趣是教授钢琴。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